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公司动态>河北华久中标G1015铁科高速铁力至凤阳段刺铁丝、焊接网采购

河北华久中标G1015铁科高速铁力至凤阳段刺铁丝、焊接网采购

发布时间:2025-07-20 点击次数:19

哈尔滨交研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G1015铁科高速公路铁力至凤阳段工程建设项目第A5标段传来捷报,河北华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实力与综合优势成功中标,负责项目关键材料的供应。此次合作标志着河北华久在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领域的能力再获认可,也为黑龙江省“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网优化注入新动能。

项目背景:贯通龙江南北,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G1015铁科高速公路铁力至凤阳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铁力至科右中旗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路线起于铁力市西侧,衔接G1111鹤哈高速公路,经庆安县,终点在通河县凤阳村西侧顺接铁科高速凤阳至方正段,全长86.3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路基宽26米,总投资约57.95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龙江中北部地区至哈尔滨都市圈的快速通道,大幅缩短铁力、庆安、通河三市县的时空距离,推动区域资源要素高效流通,优化产业布局,对服务支撑黑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标企业:河北华久,技术驱动的安全防护专家

河北华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此次中标凸显其三大核心优势:

1. 资质与标准:全体系认证,品质可信

  • 持有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CRCC铁路产品认证,完全符合交通行业准入要求。

  • 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2项专利技术(含8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公路声屏障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

2. 产品性能:超国家标准,定制化创新

  • 刺铁丝

    • 采用高碳钢或不锈钢材质,刺片厚度0.5-1.0mm,镀锌层≥200g/m²(符合ISO1461标准),耐盐雾试验480小时,通过落锤测试(1kg重锤1m高度冲击无断裂)。

    • 提供BTO-22加强型(高速沿线专用)和BTO-30特制型号(军工设施),刺钉排布密级及硬度指标更高,适配东北地区抗风雪需求。

  • 焊接网

    • 采用Q195低碳钢或冷轧带肋钢筋,网格尺寸允许偏差±10mm,焊点开焊率≤1%,抗拉强度≥550MPa,弯曲180°无横向裂纹,符合ISO 6935-3:2023国际标准。

    • 网片尺寸1800*3000mm,适配装配式施工,减少现场作业时间。

3. 产能与交付:快速响应,高效执行

  • 拥有4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达5万吨,可快速响应大规模订单;

  • 实施“48小时需求响应+72小时解决方案”机制,历史项目显示装配式施工周期缩短30%;

  • 物流网络覆盖华北、东北地区,确保材料按时抵达铁力、庆安、通河等施工现场。

技术亮点:智能施工与定制化设计,赋能工程降本增效

河北华久为本次项目提供的材料系统采用定制化设计与智能施工技术

  1. 刺铁丝

    • 蛇腹形刀刺网折叠成螺旋状,展开后形成立体防护屏障,高度500-1000mm,每卷长度10-30米,适配不同地形。

    • 安装使用无人机辅助定位,提升施工效率;主支撑杆间距不小于240cm,固定配件采用直径8mm高强度螺栓。

  2. 焊接网

    •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焊接程序,网孔均匀,焊点牢固,最大网片尺寸可达12m×3.4m。

    • 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校验平面度,安装精度达±5mm,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3.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提供维护手册与智能监测系统,刺铁丝每季度进行钢丝变形检查,焊接网每年进行除尘处理,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行业影响:推动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与智能化升级

此次合作不仅巩固了河北华久在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 技术标准引领:其产品方案或将成为铁科高速项目的技术范本,推动《公路隧道支护技术规范》等标准修订,纳入刺铁丝抗冲击性能、焊接网网格尺寸等新指标。

  • 产业模式创新:通过“材料研发+智能施工”一体化模式,压缩传统分包模式成本,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演进。

  • 区域协同示范:项目执行将强化哈长城市群与哈尔滨都市圈的联动,降低物流成本,为“新基建”背景下跨省企业协同创新提供实践样本。

结语:以技术之力,筑就安全畅通的交通生命线

河北华久中标G1015铁科高速公路铁力至凤阳段项目,是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口碑的双重验证。未来,随着项目的落地实施,河北华久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与智能化升级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愿景。


微信二维码

153 2439 7333